最早在墨西哥拍《白马,银矿》时阻碍挺大的★★◆■,因为我的片子讲西语,而我当时不会很好地指导演员,也没有什么拍片经验★★◆,可能用了些错误的导演方式★★■■■★。但当时有个很好的演技教练帮助我◆★■★,她是法国人◆■◆◆★★,会西语和英语◆◆,全程帮我跟墨西哥演员沟通。她会把我想要的感觉转换成演员能直观理解的行动和事情◆★■★■,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沟通的技巧★■◆。
我觉得没有,虽然现在这种拍摄方式下,女演员可能会担心一些走光的事情★★■★◆■,但这很正常。如果再拍一次,她应该也会配合。其实★■◆◆,女演员并不是主要的阻碍★◆■,关键还是我自己在担心她不舒服,或者说会给她带来不太好的拍摄体验。所以,我选择了保护她,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。
我意识到幻觉或幻想对我来说可能是真实的。以前我可能更注重事实◆◆★■■,但现在觉得它们是否是事实或真相并不那么重要了◆■★■★◆。而且通过这次创作,我发现了自己挺自恋的,而以前没意识到这一点,因为在拍这个故事时,我完全把自己带入进去了。
外界会有声音说“很多时候男性导演拍的女性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男凝镜头,这是一种剥削,女性导演就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”,这个观念会影响到我做类似的决定,我会担心如果我让女性了,到底我是不是在剥削我的同性◆★■?
“看不懂”其实并不是绝对的■■★◆。就像很多文学作品◆★,比如卡夫卡的小说,一开始很难直接概括出内容,但你会有一种感觉。我觉得主创们也是这样,他们可能很难用语言精准表达电影到底讲了什么,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懂角色在这一刻想的是什么★■■★。
从写剧本开始,包括后来和主创团队的合作,大家都非常尊重、支持我,思想也很开放。其实大家一开始对剧本不是特别理解,大部分人看不太懂,但他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寻找一种气氛和感觉,他们也是在其中冒险◆◆。尤其是制片人■◆◆,虽然我们一开始并不认识,但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。比如开场的水戏特别难拍,我当时开拍的时候非常害怕★◆★■★◆,因为我觉得太危险了,涉及到水戏■◆◆★★◆,又需要大量浸在水里头,但他一直在帮我想解决方案,从来没有拒绝过我。这给了我极大的心理支撑,我也特别感谢他◆★◆★,他对于我这个作品是挺重要的。
从你刚才提到的情况来看★■★◆■■,你重视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吗?你觉得这种互动是电影生命的一部分吗?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那我们聊聊这次短片扶植计划吧,从本子选中到支持拍摄再到上线,参与整个项目后■★◆★,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分享★◆★◆?
说实话,我不太想看反馈,虽然我肯定好奇大家的看法。电影已经拍完了,无论怎样就是它的命运了。短期内我有点想逃避■★■◆,不太想面对结果◆■◆◆★■。但或许哪天心情来了◆★◆★,我会想看看大家的反馈吧■◆◆。
你刚刚提到顺利和自然感,和你这次的创作方式有关吗■◆■?像你之前提到过,创作时先听从直觉■★★★★■,之后再回过头调整,把导演的身份放出来,跟这个工作方式有关吗?
我是那种既要把分镜头设计得很清楚,也要即兴发挥的人◆★■◆。成片差别很难说区别大不大,应该有50%■★◆。开拍前,我和摄影师会把每场戏的感觉和镜头都聊透了,包括分镜设计,但有些地方我发现按原计划拍出来的节奏反而不太对。所以房间戏和洗澡戏里有不少即兴的部分,根据演员的表现现场抓到了一些意外的东西■◆◆★◆★。洗澡那段其实也是即兴发挥的★◆■◆★,镜头设计更像是现场边拍边看★★◆■■,回想一下之前的那些镜头有没有缺的,再根据现场那种感觉拍。
当去年启动2023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时◆■◆★■,我们将主题定为“Turning Point 动心之时■◆◆”。一年之后,我们发现“Turning Point”不仅以情感的方式浓缩在她们的故事里。经历了短片扶植计划整个历程后,包括写剧本、导师辅导、拍摄与后期以及短片最终与观众见面■■★■,她们都有了更多经验的沉淀与创作观念的更新。
我觉得山一对我的支持非常大,几乎不干涉我的创作想法■★★■★■。特别是在剧本辅导和后期时,她们更多是了解我的想法★◆,而不是直接指出哪里要改◆■◆★★★,帮我梳理我的意见、理清思路。因为我很喜欢问别人反馈,做后期时我疯狂找人看★★■■◆,要听大家的意见◆★,再回来重新想。
于是,我们邀请了2022年度短片计划5强导演之一谢书韵(作品《怪物迦丽》),与她们进行了一次“女导演们之间的谈话”。以同为影像创作者的角度出发,她们谈论了作为导演的工作方法、具体的拍摄经验■★★■■,以及由女性身份出发的创作观。
每次都不太一样。最早的拍法就是一板一眼,严格按分镜设计拍,结果拍出来很死板。后来慢慢加入现场的变化,过渡到这次,我觉得拍摄过程算是比较顺的。我们想要的东西大部分都得到了,甚至有一些超出预期的。即使有些没拍到的内容,也不会让我觉得特别遗憾。整个过程挺健康,我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比较好。
没有◆◆,这次真的很顺利。我觉得这个电影的发生太顺理成章了。无论是我写剧本◆◆■◆◆、开始拍摄■★◆,还是得到山一的支持,这一切都很自然,就像在那个时间点,所有这些事情就应该发生★◆■■。这部片子有一种自我形成的轨迹,不是说我要去控制它。
能不能举个具体例子◆◆■,解释下你之前的方式错在哪儿,以及教练是怎么帮你调整的?
我也曾思考过这是不是一种剥削或男凝★◆★◆◆,但我觉得在我的电影里并不是这样。那个女生的状态就是当下应该有的状态■★■。
早期拍摄的时候可能会有这种情况,尤其当脑子不太清楚的时候■◆,后面剪辑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可能有一些问题◆★◆◆■。现在我觉得状态好了很多。拍得多了之后,你慢慢会培养出一种感觉,知道这个拍法是不是对的。
我觉得观众确实是作品的一环,但我也有些害怕接触这种反馈。以前在学校时y80000永利棋牌,我的作品也经常有争议■■◆■,有时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完全对立,一半人喜欢,一半人不喜欢。
我觉得是这样的。不过从作品本身来说,也有一些很大的变化和转变。以前我的作品里,我是想表现一些东西,但可能会害怕被人看见。现在,我完全转变了心态,我可以展露所有我内心的想法■◆,并把它们放进电影里■■★◆◆■。我觉得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★■★■。
好像你现在的心态更多是◆◆★★■,你不再害怕被别人评价或如何看待。以前可能在作品公开后你会担心这一点◆■◆◆,但这次你不再担心了,是这个意思吗?
我们合作很多年了◆■★■,从2019年开始剪片子,我很信任她,她也信任我。但我是那种一定要亲自上手剪的类型,因为我喜欢试验,在瞎剪的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撞出一些东西。剪辑师的作用就是帮我理清想法,有时我脑子里不清楚,她能让我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去试验。比如有时我可能跑得太远了,她会把我拉回来◆★。具体到这部片子上,我一开始也剪了一部分,但有些时候我没法剪下去的时候◆■,剪辑师就会根据影像做一些选择◆◆◆,最后的效果给了我很多惊喜◆◆■★★■。
确实如此◆◆★★■,尤其在片场这种高压环境下,决定总是要快速做出,有时候可能判断上会有些偏差。我和劳馨莹导演聊时◆◆★◆★■,她说在现场的高压环境下,表演的判断有时不太准★■,比如当时觉得不好◆◆★■,后来剪辑时反而很好,或者反过来★★■。你有遇到这种情况吗◆■■◆■?
这次剪辑你和剪辑师怎么合作的?是她主导剪辑★★★◆,你提供意见,还是你也有参与动手?
这次在短片扶植计划下的创作也成为她们导演历程上的一个“Turning Point”。
另一个原因可能是,我担心用另一种方式拍摄的话,会捕捉不到一些细节。但我后来意识到,拍电影不能怕。如果你害怕而不去克服它,最终放弃了,那就会成为遗憾。回头看◆■■◆■◆,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当时没有坚持那个决定★★★◆◆。
强度其实挺大的,特别是车戏,车戏真的特别耗时间。我之前也没拍过车戏,发现移动组人手不够◆■★◆◆★,连摄影■★、制片都要帮忙架车拍架。来来要不断的拍■■,每次拍一趟大概要15分钟★★■,时间都被压缩了◆■◆★,导致我们室内戏的时间紧张了很多。前两天真的很累■★◆◆■,有些戏差点没拍完■■★◆★■。室内戏拍了12个小时◆■■★,虽然很赶★■■■★,但还算顺利。而且室内戏的效率明显更高◆◆。
非常顺利■★◆■■◆。当我得知入围时,我就开始找演员,这个女孩加了我微信,我看到她朋友圈里有一部在上海外滩美术馆放映的电影海报,而那个电影是我好朋友制作的★■◆■,我就去看了。当时她在片中扮演一个有些神经质的角色,我完全被她迷到了,让我完全相信这个角色,完全能共情她◆★★◆■。她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问我任何问题★★★■★,直接发来self tape的女演员。我跟她聊了想法■■,她都完全能get到。我们之间沟通上没有落差■◆★,所以我觉得也很幸运,是个缘分。
所以★■■,我也学到了一课,影像和文字的节奏是不同的。在剪辑时不能太固执★◆★■◆■,按原计划剪是可以的,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可能会更好。其实这个片子我剪了两次,第一次是拍完后的一版,第二次是删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。我觉得剪辑上的“减法◆◆★”是一门我还需要继续学习的课■■★★■。
但有时候就是这样,你只有在做了A决定后★■★,才能意识到B决定可能会更好。如果当时不选A,你可能永远不知道B会更对■■。
我觉得这是一种相互的关系★■◆。一直以来,我觉得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就像父母和孩子一样■■■■。作品一定会自己成长,但在这个过程中,你要去帮助它成长,孕育它◆■◆★◆。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■■★。
“拍这部短片后,我完全转变了心态■★★■■,现在我可以展露所有我内心的想法,并把它们放进电影里◆★。■★★★■”
感觉好像创作理念往一个更自由、更开阔的方向去了。你接下来的生活或者工作上有什么期待吗■★?
而且在写作过程当中◆★■,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加上一些虚构的东西,可能我平时感受到的情绪跟女主角在故事中的情绪非常能够连接■◆◆★◆■,但是发生的事件是不一样的。
之前的作品可能我最近看一下,发现有些人好像还挺喜欢的,但是最开始这个作品刚做出来的时候,我满脑子都是大家觉得这不好★◆★■◆■、那不好◆★■■,所以这个事情你很难不上头。即便说我已经说我不觉得他们会影响我跟电影的关系了,但是还是难免会上头,不过我还是很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的。
这是人性的问题■■◆★◆■,几乎很难完全避免这些外界的影响■◆。你提到这次短片的创作方式有所调整,未来你会继续沿用这种先靠直觉,再调整的方式吗★■?
所以无论是从各个角度来讲,回顾的时候★◆■■,或者做后期的时候★◆■★◆,我都觉得很满意。
其实回国之后,我一直都是这样的,我现在可能会更激进一些。有一些今年我想拍的作品,可能会用更激进◆■、随机一点的方式。我的直觉是先有一个成型的文字,或者构架出来■★,再用影像或声音去做实践和实验★◆■。我还是有挺多想尝试的东西的★◆■■◆。
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写作◆■★◆,可能是一种习惯■■★★◆。当时也是因为有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,我脑海中有一些画面,我想通过这些画面去尝试,看它们能变成什么■★★◆★■。写作过程中,我的心境、思维,往往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相关◆◆■,尤其是情感上的波动。而且我本身就很容易受周围的事情和人所影响★★★■■★,在写这个故事的当下我也有些情绪需要释放,而这些情绪是来自一段亲密关系中一个女生的视角,在我的感受上经过了一些演化。
我好像明白了,我也有过类似感受◆◆★★★。在创作时,往往会害怕把自己完全展现在片子里,敞开给别人看。
我觉得我和这个片子的关系让我很满意◆■◆。我一直对我的作品有一种很“拧巴”的感觉,有时觉得它不好,会觉得有些痛苦,但有时觉得它好时◆■■★★,又会怀疑这种感觉是不是错觉。
其实还是有的,像后期的时候,还是会看到自己的一些缺陷■■。比如在片子的过程中◆◆,某些决定可能可以更好★★◆■,比如我选了A,而不是B。
你是说当时的程度下,女演员已经表现出不安吗■■◆?你觉得如果再来一次,你坚持你的想法的话,女演员会配合你吗?
比如车戏那段的声音变化■◆◆★◆■,我本来是随便点的,我一贴上去就觉得很喜欢,最后做成了现在的效果★■★■■◆。还有车里的空间戏、女主角从瀑布走回房间的那段,我当时剪不出来,可能是缺镜头还是别的原因★■■■◆■。剪辑师完全凭感觉,做了很多空镜头的拼接◆★,把情绪连了起来,我看到后挺喜欢她的处理。
你提到你喜欢听别人反馈,面对影片即将上线,会有更多的反馈■★,你现在心情紧张吗?
以往的每个片子气质不一样,虽然都是同一个人拍,但拍摄的过程会有所不同◆★。这次肯定还是有不足的地方,比如导演技法上不成熟的地方。但我觉得人永远都在学习◆■◆◆■,每个片子都能学到新东西。
独立电影导演◆■■★★。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(CalArts)电影导演专业◆◆★◆■■。她的电影着眼于生活碎片■■★◆■,在特定的人文语境下洞见无法消解的人性矛盾。作品《白马,银矿》曾入围国内外多个电影节,如奥斯卡学院认证的墨西哥瓜纳华托国际电影节、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。曾荣获2023宝格丽闪耀之辉Avrora Awards。
这个故事虽然是自然形成的,但也吸收了我的养分。虽然我写了这个故事,但它同时也是我的潜意识的一种表现。我一直都认为很多时候我要通过我的作品来了解自己■■,写完或拍完之后再回去看,我才会发现■■■★★◆,原来我是这么想的★◆■。这点对我来说很妙★◆◆★★,我们之间是独立的又是共生的关系。
确实,室内戏干扰少,外景的不可控因素多,特别是像车戏这种◆★★◆,导致时间拖延是很常见的。
没有特别大的期待◆★★◆。我就希望可以过好每一天,每天能早睡早起★◆,把当天的事情做好,比如写一点东西★■★★■、看书、看电影、健身等,这些就好了■■,但是其实这些也已经很难了。
你刚刚说到好像是你自己没能坚持那个决定■◆◆■◆◆,阻碍是来自你内心吗■◆?是不是你在内心有拉扯和矛盾?
有些遗憾。比如,有一段戏我本来设想女主角会涉及到一些镜头,不是传统意义上为了而★★◆★■◆,而是为了表现她在那个时刻的状态——一种完全自由的感觉,她当下就是不需要穿任何的衣服的,光着身体反而会更接近一种自然的状态。然而在拍摄时,我一直没有搞明白到底要不要去女性的身体,在电影里会不会带来没有必要的■◆。结果最后这场戏还是给女主角进行了遮挡★■★★,这是我最后悔的地方,觉得她当时的状态不应该有任何遮挡,她应该是完全自然、类似动物般的状态■◆■。
是的★■■★★,我会害怕这个是不是不必要的。其实我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,很容易感知到他人的情绪。当时★★■■■,我觉得让一个女演员在镜头前有的表演,可能对她来说是一种剥削,所以我内心没有过这一关。因为确实如果拍戏的话,有些东西可能也会有限制■■,比如拍摄角度★◆■◆■、演员行为■■★◆■★,所以最后很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更简单的方式去避免问题和麻烦。后来回看时,我意识到这是个错误的决定★◆★。
我觉得是因为从我拍电影的动机到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■◆★◆◆,我都没有任何需要隐藏的东西,无论是对自己、对观众、还是对片中的角色■■。包括我内心的想法和私欲,都是可以被观看的★◆◆■★、可以被评判的★■★◆★◆。这一点上来讲■■◆■★★,我挺骄傲的。
对★★◆■,我希望能够保持一种常态化的规律生活,也希望能有很多的工作进入我的生活。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期待。
看情况吧◆★◆◆,尤其是做后期时,我确实会这样,脑子里不停地想着怎么剪辑。所以我尽量避免晚上工作,尽可能白天解决◆■★■★■。晚上如果还在想工作,我会很难入睡,尤其当拍摄时间长了,生物钟就要重新调整◆■★◆★■。
有些类似吧,但当时更是因为感受到女演员的不适。虽然我们也有拍洗澡的戏■■◆■★,那种很亲密的场景◆◆★★◆,但我考虑更多的是她在拍摄时会不会觉得舒服。如果重新拍◆★◆★,我还是会坚持剧本里原先的想法★★◆◆,只是换一种方式去呈现◆◆。
但这次不一样的是◆■★■★■,做完了再重新回头看的时候◆◆,我意识到别人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■◆,都不会影响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。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,我就觉得更加满意了。
从水面上的搜寻开始◆★■★,一对男女做着荒诞又合理的举动◆★■★。由那颗掉落在湖中的钻石戒指所带出的■◆◆,是关系中最无害、也最致命的偏移★■◆,精准如钻石般的切割和打磨,却使弧光走进了别的方向,灼烧出一道道伤痕★◆。
对我来说,最难的是演员的选角◆★■■■。很多演员会说他们无法理解两个人之间为什么发展到这一步了,所以演不了这个东西,这对我来说是沟通中最难的一部分。
这种感觉让我很好奇,你和这个故事的连接是什么?听起来像是这个片子自己形成,然后选择了你作为讲述者,通过你的手和脑子把它构建出来■★■■。是这样吗?
我记得有一场戏★■■★◆◆,老年男性在理发店里享受刮胡子。我本来只是描述想要的结果,而教练则告诉演员专注于闭眼时听声音的细节。这样更直接,让演员专注于具体动作而不是抽象的结果。我还从朋友那里学到,虽然写的人物有不同的层次★◆◆◆★,但导演不该让演员想那么多,比如在某个时刻他就是有很具体的想法或情感。所以我觉得和演员之间合作还蛮微妙的。
像你刚刚说通过写作了解自己,你这次做完后有没有对自己有新的认识?比如,发现自己和以前想的不太一样◆◆■,有类似的转变吗?
因为我还是挺喜欢尝试一些不同的表演方式■★★★,到了现场时我尝试让她换几种不同的表演方式,她都给了很好的反馈,很抽象的部分她也处理得很好。其实她每条表演都不错,只是取决于场景需要呈现什么感觉◆◆■。
我能感觉到一些进步,比如一些以前的缺点在这次得到了弥补。当然还有别的问题,等下次再解决吧◆◆■★★■。这个片子对我来说挺特别的,从写剧本、拍摄到后期,整体感觉都挺顺的。虽然做片子总是会有千疮百孔的感觉,但相比之下★◆★◆■■,这次真的挺顺利的◆■◆◆。
你刚刚提到以往的片子,你和它们的关系有点拧巴■■◆★,那这次这种拧巴感完全没出现吗■■◆★★★?
没错★★■◆◆◆,开场的水下戏也拍了一整天,虽然成片里只有一点点。这让我想起还有些不满意的地方◆◆■■★■。第一场戏我觉得有些问题★◆。后面的戏偏即兴,剪辑时反而更顺,因为只要看影像即可◆★◆。但第一场戏是我完全按照脑海中的节奏去拍的,完全基于文字的节奏感,但实际影像不需要那么多的节奏点。拍摄时按计划拍了很多■★★◆,但剪辑时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内容。
对,可能真的是拍完戏后,我会觉得它缺少了某些东西◆◆■◆■★,这确实是没有办法提前预见的。
我好奇的是,就像你刚才提到的父母和孩子的比喻,是什么缘分让你和这个故事形成了这种关系?是纯粹的偶然,还是说你在写这个故事时,有什么特别的情感连接?你提到以前对爱情没太大感觉,这次你是怎么和这个故事连接起来的?
不过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好像有点不一样■◆★★★★,可能不仅仅是片子的成长,可能也是我自己的成长。我觉得这次创作更真诚了,包括在整个拍摄过程中,整个团队内部的合作★★■◆,我能感受到每个人的真诚。这让我觉得很特别。